「如果攀岩能和骑行、滑板一样普遍那我就满足了」| 专访万仙山国家攀岩公园 马安平

类别: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:2023-05-27 19:09:02 浏览:

  当九十年代各种户外活动进入国内时,很多人对 TA 的印象就是费时费力,花大量时间在野外,还容易受伤,以至于 TA 只能躺在少部分爱好者的名单中。但通过新兴社交媒体和不断涌现的体验活动,让我们发现好像低估了 TA 的魅力,不那么难“上手”的同时越来越多人开始享受户外,不过随着旧的误解消失,新的质疑又出现了,各种关于“名媛”、鄙视链的说法层出不穷。

  这是我在与本期专访嘉宾——马安平讨论这个话题时,他给我的回答。是的,户外本来就是一次身体与心灵之旅,在营地拍照或者装备不够专业又怎样,对于户外运动而言,最重要的是参与进去。那这期就让我们与有接近二十年户外经验的“户外人”聊聊,他是如何利用户外屏蔽“噪音”的。

  马安平这些年一直在努力推动国内户外运动的发展,比如创建万仙山国家攀岩公园;举办 4X5 Climbing 城市对抗赛;成为 GRAMICCI 攀岩社群推⼴⼤使等等 image:马安平

  徒步、溯溪、攀岩、骑行...似乎所有和户外有关的项目您都有接触,最初为什么会接触到这些户外运动?

  我最初因为工作原因经常泡 IT 技术的论坛,然后里面有户外模块,后来去了专门的户外论坛「绿野」,之后玩徒步、穿越、登山,再到登雪山,最后甚至有了登顶珠峰的梦想。

  虽然我玩的户外项目很多,但感觉身边都是同样的一群人,而我们这群人起初也只是因为一个梦想、一个目标或者好奇心接触到户外。我能参与这么多户外项目,可能是因为我还有一颗年轻的心吧哈哈,喜欢去探索每种项目带给我的不同乐趣。

  其实在经历创业、结婚、生小孩等等人生大事后,我发现属于我的个人时间在逐渐减少,当初登顶珠峰的梦想也开始慢慢分解哈哈。但我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就是:这些运动并不是极限运动,TA 是一个全民的运动,户外运动可以和健身、打球、骑车一样平常。别人在空闲时间去健身,我去家附近的攀岩馆里攀岩,这在本质上是一样的。

  是的,您一直在推动国内户外项目的日常化,比如您自发举办的“牛二杯”民间攀岩赛事。听说中国攀岩国家队在集训时特地放了假来参加活动,而且中国登山协会还在给世界攀联视频汇报工作时花了两分钟介绍“牛二杯”,您觉得在您的事业领域中,给您带来最大满足感的事是什么?

  对,这两件事可以说是最让我感动的了,尤其是当自己在“摸黑前行”的过程中能得到官方的支持,绝对是对我坚持的一种认可。

  其实就算没有支持我也会继续坚持下去,对于“户外人”来说失败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哈哈,因为户外运动本身就是在过程中寻求失败,而且我们算是最容易获得满足感的人群了哈哈,每进步一个点位都能获得即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。但如果有一天在国内,攀岩能和骑行一样普遍,和滑板一样成为街头潮流,我觉得那会是给我带来最大满足感的事吧。

  不仅仅得到了官方的支持,像 The North Face 与 GRAMICCI 这样的户外品牌也和您开展了合作是吗?

  对,我是 GRAMICCI 的攀岩推广大使,还曾负责 The North Face 的攀岩社群。当初 The North Face 与 GRAMICCI 会关注到我,可能也是因为他们品牌创立之初的攀岩与户外基因,与我极致和硬核的户外理念相互吸引吧哈哈~

  作为一名有接近二十年经验的资深户外人,可以说您伴随了国内户外运动的一路成长,可以给我们讲述一下国内户外运动发展的趋势吗?

  我觉得是从极限运动到大众化。很早之前,大家都认为徒步就是傻傻地走路,苦哈哈地背着好几顿的干粮,好几天不洗澡哈哈,觉得户外运动就应该是极限的、是作死的。那是因为当时大家对户外文化以及户外装备的不了解,所以才有这样的误会。随着这几年国内户外文化的发展,大家逐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,让户外运动在国内成为了一个非常酷的事情。

  不管是徒步还是越野跑,反正我只要去户外,都会选择穿 Altra。可能 Altra 的鞋款设计有点蠢萌,但真的非常非常好穿,尤其是鞋子的前掌厚度设计与后跟厚度相同,从而在运动中帮助我保持平衡,其次 TA 的宽鞋头为脚趾提供更多空间,可以适应全地形全场景,而且现在也越来越注意配色,有些配色还是蛮酷的。

  去户外玩,不管冬天还是夏天,我强烈不建议穿纯棉的打底层上山,因为纯棉虽然吸汗但不排汗,最严重的后果会导致我们失温。所以推荐去山里徒步或者去滑雪,还是要穿羊毛的打底层,吸汗排汗,比如我一直选择的 icebreaker 全美利奴羊毛打底层,轻盈柔软的同时还抗异味,所以我每次上山都会穿。

  其实我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在穿 Patagonia 了,当时觉得 Patagonia 抓绒的颜色很鲜艳,图案很好看就买了,后面逐渐了解到 TA 的抓绒面料,在户外穿确实很暖和,加上创始人最初也是攀岩的,就开始疯狂买了很多的 Patagonia。而且 Patagonia 创始人在八十年代提倡的无痕攀岩,和我现在做的无痕山野理念也是相通的,所以对这个品牌有种天然的亲近感哈哈。

  之前看过国外的一篇文章,其中介绍全球大约一半的户外装备品牌源自中国,但相比国外很早就开始的户外热潮,户外运动在国内直到九十年代才正式起步,您觉得是什么原因让国内自主品牌发展得这么快?

  我觉得是品牌的专业度加上完整的产业链。举个例子,冰焰是我 2022 年冬天才认识的品牌,但在我认识他们之前,冰焰这个品牌已经做了 10 年,刚开始我很好奇冰焰这 10 年是怎么活下来的,因为他们不做任何的传播但一直断货。后来发现其实很简单,品牌创始人基本上每款产品都自己亲自上山测试过,正是这种真诚,获得大量用户的信任,口碑好的同时用户黏度很高。

  关于露营经济国外还有一项数据统计。国内每年大约有 3% 的人会去露营,而在美国,这个数字是 10%,但与此同时,国外媒体对国内户外行业的估值是有望在 2025 年达到 1000 亿美元,您怎么看待现在国内的露营经济?

  先说说我对国内外露营文化的感受吧,国外露营貌似简单一点,不是那么忙叨叨的,他们是真的在享受晒太阳喝咖啡。而国内露营,有一部分人就是为了出来踏青,发朋友圈、社交,根本没有时间去享受户外和环境,不过我感觉国内露营行业未来真有可能达到这样的数字。毕竟传统的户外露营和现在的露营行业,已经不是同一个概念了。露营现在是一个社交渠道或者是一种商业模式,背后包含了一整条完整的产业链,我们已经不能再以传统的户外露营思维看待露营经济了。

  对于第一批玩户外露营的“老玩家”而言,去户外露营肯定是要受点“苦”的哈哈,而现在「豪华露营」这种模式似乎更受大家青睐,甚至连安缦这样的酒店集团也已经进场,建设固定的豪华营地,您怎么看待这种变化趋势?

  之前我们所谓的露营,都是有一个目标的,比如我从起点到目标地点的徒步穿越,必须要在中途住一个晚上或者多个晚上才能完成整条路线,这个算是传统的户外露营。而豪华露营则像一门商业,你可以选择如家、松赞、安缦酒店,豪华露营更像是带着「露营」主题特色的酒店。与传统户外露营相比,大家需要营地能提供更多更好的装备、设施、服务等等。

  2020 年后,国内的露营文化渐渐火爆,各种露营营地也是遍地开花。但渐渐也有露营营地不断关停的消息传出,对于大环境而言,露营文化是不是又退潮了?

  我觉得露营并没有退潮,只是大家需要更多更好的服务而已。如果这个营地提供不了,自然就会被淘汰。因为大家都在内卷,后面还有能提供更好服务的营地在建设,这些都是商业中的正常现象。

  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我们 Steppy 十周年特别项目的主题「Step into」。不知道您最近有没有踏入什么新的领域?如果请您为 Step into 后加上一个词,您会选择哪个词?

  Step into 小红书。对我来说,小红书是我的新领域,我现在也开通了「野生老马」的小红书账号,如果想把这么多年的户外经验带给大家的话,我也要去学习年轻人的沟通方式哈哈,寻找大家更喜欢、更有用、更有趣的内容。

  这次和马老师聊完,给我带来了蛮多感触,原来还是有很多人在默默地“发光”,在小众的户外领域深耕。所以就算有一天,国内户外运动真的“过时”了,我相信在真正的玩家心里,户外运动也永远不会“退潮”。

Copyright © 2012-2023 bwin必赢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:苏ICP备30048591号